2018年2月9日 星期五

學習、情境與考試

最近有個學生在準備會考,他問了一個參考書模擬97年基測的題目,題目內容如下:

我們討論了許久,發現其中有一些問題都要回到基本定義思考,例如:
  • 什麼是等速度運動?速度為0時,算是等速度運動嗎?
  • 什麼是等加速度運動?速度為0時且加速度為0時,算嗎?
  • 是不是只要前後速度不一致,我們就可以說是加速度運動?那如果中間包含一段等速度運動呢?還算是加速度運動嗎?
在面對各種科學的學習上,我喜歡將問題回到基本定義上,例如速度的定義就是單位時間的距離變化量,而加速度就是單位時間的速度變化量

所以我們來思考這個問題,首先0~3秒,是不是作家速度運動?因為題目提供的數具有各秒的位置,因此我們可以推算出每秒之間的平均速度,0-1秒為 30 cm/s ,1-2秒為 50 cm/s ,2-3秒為 50 cm/s,所以可以到1-3秒之間,其實為等速度運動,也就是說沒有加速度的現象。

其次,3-5秒都是位於相同位置,也就是說各秒之間速度都是 0 cm/s ,就是靜止。靜止的物體屬不屬於等速度運動?我認為算的,只是速度為 0 cm/s。

第三,5-7秒之間,我們可以看到各秒之間的速度都是 40 cm/s ,換句話說,就是沒有加速度,沒有加速度的意思就是物體不受力,或是合力為 0 。

最後,7-9秒之間,我們看到7-8秒間的速度為30 cm/s,而8-9秒間的速度為40 cm/s,也就是速度在改變,所以說它在進行加速度運動是正確的。

討論到這邊,我們會發現按照我說的,其實答案就是A,但是學生提供的標準答案卻是B,怎麼回事呢?

首先,回到A這個答案,其實我們從0-1秒與2-3秒之間的速度來看,它是有速度改變的,所以要說它有加速度,其實也不是不可以。

而B這個答案,因為速度其實為 0 cm/s,算不算是等速度運動呢?這又見仁見智了。

這些答案的爭議其實是有的,但是如果可以討論到這邊,通常我也認為孩子的認知是沒有問題的,他們對於動議也是清楚的,所以其實不需要計較那個才是標準答案。

對於學習的過程,我們需要給一些情境來讓學習者思考,是否可以從情境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,但是對於定義的認知,在上面這個題目來說,就有些個人認知的部份被加到「正確答案」的參考中,其實不適合用來做為考試題目,當然,如果不是為了考試,倒是可以拿來討論的。

對於這些練習,我的建議是拿基測或是會考的考古題來做就好,因為這些問題不容易有模擬兩可的結果,底下附上這一個題目所參考的基測題,大家參考看看哪個題目設計的比較好?
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