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7年4月2日 星期一

邏輯的重要

  要說『邏輯』是科學發展的最重要一環,不知您是否同意!
  有時候我們會說某某人講話不合邏輯,其實意思就是說這個人說話的內容,有些顛三倒四,很難自圓其說。
  根據維基百科的說法,傳統的邏輯發展,來自於希臘、印度及中國 (墨子、韓非) ,然而印度及中國的邏輯卻沒有繼續發展,只有希臘的傳統邏輯,在亞里士多德的傳播之下,隨著他對自然科學的教育與引導,逐漸成為西方科學的重要基礎,這也可以從現在『博士』的英文是 Ph.D 看出端倪,因為 Ph. 就是 philosophy 的縮寫。
  為什麼中國的科學思想在墨子、韓非子之後就消失了?是不是和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的焚書坑儒有關?我是不得而知,但是從之後的歷史,我們很難看到中國有在科學上的記載,甚至當政者對這些知識的重視程度,也不如他們面對政權興替的鞏固來得重要,於是我們可以看到,我們的歷史文獻上,大量記載像趙高這種『指鹿為馬』與宋、明等朝的『左右政爭』這種富含『政治』而缺乏『邏輯思維』的題材,於是知識份子最重要的工作不會是追求真理,而是追求所謂的『政治正確』,也就是『選對邊』。
  所謂的自然科學,說穿了,其實是很單純的,就是大家利用自己所想出來的道理,去推演出自然界現象發生的過程,當然這些過程中也有許多不同派別的爭辯,但是我們都可以透過邏輯的思想,利用找到的證據,為自己的門派思想作出辯解,而真理是應該會越辯越明的。
  為了要找到有利的證據,科學家必須不斷的做出假設、進行分析、檢討實驗流程、檢視實驗的結果,最後在整理成報告,公佈在公開的學刊中,讓其他的科學家有提出抗辯的機會,慢慢的,我們會在這種分享與爭辯的過程中,向真理的秘密花園接近。
  在現在的教育環境下,哲學思維或是邏輯概念,一直都不是教育的主流,一方面可能是師資不夠,另一方面也可能源自於這樣的學問,不容易有『標準答案』,更嚴重的是『老師將會經常面對挑戰』,所以何必找麻煩,只要教好孩子如何順應時勢,學會『找對邊』就好了!於是我們就很難期待孩子有『創意十足』的表現了。
  其實,簡單的來說,『邏輯』就是利用思想的無限力量,找出解釋真理的論證過程,再簡單一點說,就是解題的思維。因此,有人說邏輯也是數學的基礎,因為解題的過程,最在乎的是思想的多元及周密,因為題目的解法,往往不會只有一種,而任一種解題方法都要有慎密的求證,才不容易發生疏忽與錯誤,也因此有人說,說數學是訓練邏輯思維的最好方法。
  我認為在教育孩子自然科學的過程中,適度的將邏輯帶進來,讓孩子體會邏輯思維,不僅有助於孩子在面對科學問題時的求解,對於未來生活上的問題,也能有助於釐清問題的關鍵並予以解決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參考資料:
理則學 (邏輯) ,維基百科
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/index.php?title=%E9%82%8F%E8%BC%AF&variant=zh-tw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