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9月9日 星期一

生物與健康-20130909

上週談完研究科學的方法,但是完成學習單的同學,卻少之又少,莫非是學習單太難了?

於是今天再從學習單的第三點談起,這個題目主要是要同學練習由觀察到實驗設計的過程,希望孩子在實驗設計與觀察中,理解科學研究的過程。

這個實驗設計說起來也簡單,主要就是觀察植物的生長與陽光是否真的有關係,於是我們先談談假設有關的情況下,實驗應該如何進行?

這時候立刻有同學說:就分兩邊,一邊放室內,一邊放室外。

嗯,聽起來有道理,那室內就沒有陽光嗎?雖然沒有陽光直照,那漫射進來的光線還是可以讓植物生長啊,不然怎麼會有室內植物?

接著另個同學接著說:那用板子遮住。

可是板子遮住就不會有光線漫射過去嗎?

「那就用箱子罩住啊」,一位躲在後方上課的同學回答。

好,很好的想法,但是罩住就行嗎?會不會這個被罩住的植物因為空氣不流通而死掉?而另一顆植物就這樣放在外面嗎?這樣除了陽光之外的條件是否都相同?我接著給了一連串的問題,然後同學陷入長長的思考。

剛剛回答過問題小女生小聲的說,如果有個大大的房間,就應該可以有類似的環境了。

又有同學回答,可以用大一點的罩子,然後有陽光組的罩子可以挖一些洞,然後加上透明的塑膠袋。

漸漸的同學將實驗的細節討論出來,所以這個實驗的設計也就沒有問題了吧!

當然,這堂課沒有這麼簡單就結束,我們還有生命的源起、生命的現象、維持生命的要素等等問題要討論,在討論到陽光的能量透過食物鏈循環的時候,我們也談到細菌、微生物分解大型動物的排泄物,結果引發一位同學促狹的想法,不斷的問起「大便」的議題,像是全世界人類的大便加起來都多少?大便滿了是不是只能用抽的?抽的時候如果管子破了怎麼辦?

這些問題問得我有些難以招架,但是針對化糞池會滿的部分,倒是提醒孩子儘量少使用化學清潔劑沖洗馬桶,因為這些化學藥品會殺掉糞便中的細菌、微生物,如此一來大便就不容易被分解,化糞池也就容易被堵住了。

課程學習單:
  1. 研究科學的方法
  2. 生物 - 生命的現象與由來

沒有留言: